赶走雾霾 从植树开始
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5-12-27 00:43   2307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
 今年3月12日,是我国第36个植树节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植树节注定是不寻常的。这是因为近来全国大范围地区被雾霾困扰的现实,让人们对植树造林、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多、更深的认识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,《生态·话题》以植树治霾为议题,刊发一组评论文章,全方位评析植树造林对于破解治霾难题的实践意

  从2月21日开始,幽灵般的雾霾盘踞华北上空整整一周,喘不过气来的人们焦急地盼望着,盼望着,终于等来了一场姗姗来迟的北风和久违的小雨,被“霾”的人们才得以暂时成功“获救”。

        毫无疑问,雾霾已成为中国人民的“心肺大患”,但等风靠雨治理雾霾终究不是个办法。那么,在公众的心目中,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2月25日,在大江南北上百万平方公里遭遇十面“霾”伏的时候,凤凰卫视《全媒体全时空》节目推出网友调查,请网友在五个选项中投票选出治理雾霾最有效的方式。这5个选项是:A、多种树加大绿化;B、工厂停工;C、限制车辆出行;D、购入空气净化设备;E、停止烧煤烧烤等。

        截至目前,共有超过13万名网友参与投票,其中,57.45%的投票网友认为应多种树加大绿化,21.32%的人认为应限制车辆出行,13.95%的人认为应停止烧煤烧烤等,6.93%的人认为污染工厂应停工,0.35%的人认为应购入空气净化设备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于雾霾这一当下热点公共事件,凤凰网友在参与投票的同时,也没放弃灌水评论、表达意见的机会。和其他网络调查一样, 这次调查也遭到部分网友的跟帖吐槽。

        北京市网友草根-101说:又一道伪命题。雾霾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尚无定论,就让大家来选怎样治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网友玉米大王说:5个选项都不靠谱,没得选,雾霾是无度房地产、高排污工厂、无度消费资源和天气影响所致。大冬天树都没叶,光杆,对治雾霾有什么用?

        湖北省黄冈市网友wan100nzmf说:上面的选项是扯淡,找出原因,治理源头,加快经济转型,宣传环境意识,这是个多选题,正确的手段你却一个也没有,还弄几个扯淡的答案,就A靠点谱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国网友其唯春秋说:树再多,能吸附多少雾霾?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不唯GDP是从。

        河北省石家庄市网友润哥1638说:全种上树,在森林中到处是排污工厂也会有雾霾,主要还是应先解决雾霾源的问题,而非吸雾霾,没有雾霾产生,就不用吸了,就像是生孩子,没怀上,就不用流产了,第一种考虑种树的人的思维是:先怀孕,再流产,而不是在办事之前采取安全措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调查及其结果的科学性、专业性、有效性暂且不论,但57.45%的网友把多种树加大绿化列为治理雾霾的首选,也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公众对于治理雾霾的一种舆论趋向。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在跟帖中表达了自己的理性思考。

        广西南宁市网友灵水侠客说:看一看近几年本地增加了多少的烟囱就明白了我们该怎么做了,以前经济欠发达,但到处都是山清水秀、空气新鲜;而今,人们口袋里的钱多了,但上下班或走路时都要戴口罩。雾霾治理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,必须要有决策层下决心综合治理才行!

        广东省深圳市网友woyunsiloa:树没了、湖泊没了,干净的河也没了,于是,雾霾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湖南省怀化市网友心坎话语1954:多种树,并不是将山中的大树移到城市,而是必须从播种到成林,大片大片地发展、保护、禁止砍伐。大树移到城市后,无根系,遇风即倒,同时,将它从山寨、山林中移出后,保护山川山林的植被破坏了,水资源也越来越匮乏。

        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古泉堂:城市高楼建设的后遗症,人为地改变自然,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植树与治霾究竟能扯上多大关系?植树节前夕,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、森林对PM2.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余新晓教授。他说,在科学的定量监测数据出来之前,森林对于治霾的作用,更多的还是拦截、吸附、过滤的作用,这跟防护林抵御风沙的作用大致是相似的,严格地说,植物对PM2.5的调控,就是一种滞尘作用。种树植绿就是增加森林植被的体量,提高滞尘作用,当然,也就提高了森林植被调控PM2.5的能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无论是专家学者,还是普通民众,都一直将森林称之为“地球之肺”,把森林植被誉为“天然除尘器”、“氧气制造厂”,由此也可以看出,植树绿化与治理雾霾不仅能扯上关系,而且还能扯上比较大的关系。很多参与调查的网友表示,从眼前的现实和切身的感受来看,植树造林的意义远不止绿化家园、美化河山那么简单,更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未来福祉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正如新疆网友栗石发帖所言,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雾霾的形成是长期盲目发展经济、导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结果,任何单一的措施和妄图在短期内将其治理的好想法都是徒劳的

义,也呼吁大家坐

走进森林,2013年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,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,也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,成为林业改善生态和民生的有力抓手和突出亮点。被称为“城市森林”的昆明被授予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称号。(3月4日凤凰卫视)

        “森林城市”昆明,荣膺“国家森林城市”,是昆明的骄傲,也是昆明人的自豪,更让不少外地人艳羡不已,尤其备受空气污染和雾霾困扰的地区,大家无不希望自己所在之地都是“森林城市”、“天然氧吧”,这既是对新时期林业工作提出新要求,也不啻是“林业经济”发展的新契机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来雾霾大面积肆虐越来越常见,树木等植物净化空气的功效越来越受到重视、被寄予厚望。二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,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略,不负众望、履行职能、创新实践,发展“林业经济”,林业部门理当有所作为、积极作为、能动作为。

        笔者之所以提出“林业经济”的概念,一方面,在市场经济时代,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林业发展、环境保护升级,是形势发展的要求;另一方面,国家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,林业资源、环境资源的配置自然也离不开市场,通过经济、利益杠杆激活林业经济的发展,确保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,每到这个时候,各种与植树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。而用“林业经济”思维在驱散雾霾的斗争中建功立业,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贡献力量,首先就要求用经济手段激发公众植树造林的热情,调动公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,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实效性,确保树木、森林覆盖面积得到实实在在的持续增长,避免只见数字、不见树木。其次,可以尝试通过经济手段增强人们的护林、爱林意识,比如鼓励单位和个人“认植认养树木”、开发各种立体绿化项目,对绿化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,对不达标或者破坏绿化、林区等行为给予经济处罚,等等。同时,大力发展森林旅游,将相应的收入用于反哺林区建设,努力实现良性循环。

        建设生态文明,优化生活环境,不仅需要林业部门行动起来,而且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,拥抱“林业经济”的春天,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,实现伟大中国梦,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幸福感。

而论道的同时更要起而行之,把对环境的种种关注转变为植树行动。敬请关注。